佛教:一种实用的心理学
通过约翰McManamy 病人专家昨天,我走进入Borders书店。前面突出地陈列着两本佛教僧侣的书。心理学部分的书架上有一半是关于佛教的书。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然,这是加利福尼亚,但是…
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如何实践我的生活和管理我的疾病。它构成了诸如正念这样的基本康复工具和诸如冥想这样的可选治疗方法的支柱,更不用说认知行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谈论的是一种心理学——一种实用生活的指南——而不是宗教或灵性。
以下是一些原则的简要概述,所有这些原则都有重叠和相互关联:
正念
想心观心。说,正念佛教专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乔恩•Kabbat-Zinn”意识,通过关注出现的目的,在当下,而非事情,“而不是我们希望他们。
当我们学会以一种超然的方式观察自己的思想时,我们就慢慢地发展了收回失控的大脑的能力,并更熟练地在我们称之为生活的雷区中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在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能量水平上的细微变化被显微镜所调节,可以让我们在事情失控之前采取行动。
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控制我的大脑。我过度思考和恐慌的倾向几乎导致了我两周前第二次路试的失败。但我能更好地应对压力,避免焦虑和愤怒,比以前好多了。至于把情绪波动扼杀在萌芽状态,我认为正念是我最终的情绪稳定剂。
(看看我关于正念的六篇系列文章,这是我的复苏在BipolarConnect上展示。)
此时此地
我们往往为未来而烦恼,为过去而困扰,完全忘记了现在。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往往是一个不速之客。要注意。停止。闻一闻玫瑰花香。当你开始生活在现在,你的过去将失去它可怕的统治,你的未来将失去它奇怪的吸引力。
痛苦
我们受苦。这是佛陀的第一圣谛。不仅如此,我们还擅长受苦。最近收到了十次赞美?有可能你只专注于其中一个消极的方面。
错觉
我们往往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由我们的幻想和期望。我记得当时我很伤心,因为一个女朋友把我们分手了。事实是:我们只是在享受一段短暂的风流韵事。幻想:这是我可以共度余生的女人。
猜猜我投资了哪个世界?猜猜我所有的幸福蛋都放在哪个篮子里了?那有多愚蠢?我们经常这么做。
超然
我们的痛苦来自于我们将自己依附于恐惧和欲望的反常能力。放手能让我们专注于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佛陀第二圣谛和第三圣谛的精髓。因为我们的恐惧和欲望从一开始就不真实,我们让自己承受了很多痛苦。
无常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同时我们改变和成长。在你为一件你两天后可能就想不起来的事情而激动之前,请三思。还要有勇气接受新的挑战。
Egolessness
你膨胀的自我意识正在阻碍你自己的幸福。你想要被爱?你想成功吗?那就别自以为是了。你的自我意识将你和周围的人区分开来,更不用说你的洞察力和意识了。当一切都围着你转的时候,没人想了解你。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在你意识到之前,最后的就是第一位。
业力
一切都归结为这一点。我们都在同一个池子里尿尿。小便前要三思。
慈爱
想象一个你真正珍惜的人。你有什么感觉?想象一个在你生命中无足轻重的人。你有什么感觉?想象一下,有个人正在和你过不去。你有什么感觉?
现在想象一下这三者的结合。试试这个。试着感受对这三者的爱,就像你对你真正珍惜的那个人的爱一样。
20年前,当我第一次遇到这个小小的心理游戏时,我惨败了(现在仍然如此)。但这个练习让我意识到,我的恨和痛苦的感觉要比爱和同情的感觉强烈得多。因为当时我很痛苦,我看到了努力培养仁爱的智慧。没有人会误以为我是圣人,但当他们看到我来的时候也不会逃跑。
最后一句
以上所有的原则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存在于几乎所有的信仰和哲学中。佛教教义的天赋在于其教师有能力阐明这些原则,并将它们整合到一个有技巧的生活蓝图中。
现在,你知道佛教心理学的目标是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不是转瞬即逝的快乐。幸福来自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告诉我们什么才能让我们幸福。
但幸福是有问题的。痛苦是天生的。幸福需要很多的努力。很高兴。这不是逃避。这是人生最大的挑战。